既然无我,解脱轮回有何意义?

问:

南无阿弥陀佛。请问法师,佛教既然说“无我”,那么解脱轮回的意义又何在呢?反正下一世受苦的也不是这一世的我。

净宗之声:
这个问题问得有趣,不少人都这么问过。

首先,你的问题有道理。怎么有道理呢?佛说“无我”,你要是达到了“无我”,解脱轮回当然对你就没有意义了。你都已经“无我”了,还要解脱轮回干什么?关键是佛虽然说“无我”,你不是还有“我”吗?大家还是凡夫,还没有达到“无我”。我们如果是阿罗汉,证悟了无我,当然就已经解脱轮回了,再说“无我”,就没有意义了。

佛是就觉悟人、解脱人的境界而说“无我”,那你现在呢?还是“有我”的,不是说你现在就是“无我”。如果我们觉悟了,当然就解脱了;我们现在还觉悟不了,所以还要去求解脱。

佛说“一切惑业苦”,众生一切苦恼、造罪造业、受苦,这一切都是虚妄的。“都是虚妄的,我干吗还要求解脱呢?”对啊,这是佛讲的,这不是你的觉受。佛说是虚妄的,对你不都是很真实吗?你迷惑就迷惑,造业就造业,受苦就受苦,点点都不虚。所以,佛所讲的话,是以圣者、觉悟者、解脱者的境界来引导我们,结果你一屁股赖在这里不走了,那怎么能达到目的地呢?

我们不要说“下一辈子轮回的不是这一辈子的我”,明天挨冻的也不是今天的你啊!那你干吗还要为明天准备钱粮、衣物呢?明天那谁冻死就冻死算了。不要讲明天,就讲当下,当下你在受苦,对吧?如果以佛菩萨、阿罗汉来看,你当下受苦,也没有一个“我”在受苦,是“无我”的,可是你为什么还要去追求离苦呢?“无我”,那是圣者讲的,我们明明还感到有一个“我”在受苦。当你明明感受到有一个“我”在受苦的时候,佛陀说“这仍然是‘无我’,正是因为妄想颠倒,妄立有我,你才这样受苦。”如果你悟到“无我”,当然就没有苦所受。只是我们虽然听到这样的话,仍然没法醒悟过来,没法证悟“无我”。所以对这样的众生,当然要求离苦得乐,佛就给你种种的方法,让你最后契入“无我”。

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相当难的,一个是智慧不够,一个是时间、道行、修行都难以达到。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不需要达到无我,又能解脱轮回,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凡夫怎么能悟到“无我”呢?口口声声都是“我、我的”:“我的儿”“我的身体”“我在说话”“你们谁冒犯了我”……都在愚痴无明颠倒见当中。但是凡夫就这样,还能说什么呢?所以想出一大堆办法,“我”怎么存在了呢?“是神造了我”——因为离不开“我”,又创造了一个“神”出来。如果本来是“无我”,请问谁来造呢?你本来是“无我”,造谁呢?所以说“无作、无作者”,没有创造,也没有创造的人,也就没有造物主。最大的造物主是谁?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自己。这个“我”就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一念无明的安立,就成了一个“我”。

所以,我们学佛法,或是看有关佛法的教理,不要落在文字、名相上,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佛说要解脱生死轮回,请问现在你有没有苦恼?不要说来生,就是现在有没有苦恼啊?要不要离苦得乐啊?“需要啊!”既然需要,我们就要好好去学佛。至于来世,你也搞不清楚,就念佛吧。佛说有极乐世界,那就有。

《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无我”。这个“我”是由五蕴组成的,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色”,就是我们的身体、色身,物质的载体;“受、想、行、识”,就是我们的思想、意念这四个方面的表达。“受”就是感受的受;“想”就是思想的想;“行”就是行动迁流,运行的行;“识”就是了别、分析,识别的识:这是精神界、心理界的活动。

人由身心两部分组成的。身这部分就是“色”,心这部分就是“受、想、行、识”,念念在生灭,念念在妄取执著。“妄取”就是虚妄地安立有这么一个“我”,就产生了无边的苦恼。比如说我面前有一沓纸,叠在一起,用一个书皮一包,说“这是一本书”。这“一本书”完全就是我们的妄立,妄想安立了这么一个名词。什么叫“一本书”呢?不就是一沓纸叠在一块儿吗?但是没办法说啊,总要有个话来说,为了语言表达的方便,我们才说“这是一本书”。如果我们懂得,也就是这么说说而已;但如果认为一定有一个实体的书,这就是妄想安立。所有的东西都是一样的,桌子也一样,都是妄想安立的一个东西,包括房子等等都是这样,包括“我”,也是一个妄想安立。当然,这些从本体、本质来讲是没有,但是它的假像是存在的,这个道理也不用讲太多了。

我们就把“色、受、想、行、识”身心五蕴的这个合和体,妄想安立为一个“我”,无边的苦恼就来了。所以观世音菩萨才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用深深的智慧来观照,“照见五蕴皆空”,照见这一切都空了,那当然就“无我”了。“无我”就“度一切苦厄”,一切的苦恼、灾厄得以度脱,也不存在还要解脱轮回的说法,就没有了。这就是当下解脱轮回。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