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后消极厌世与积极利世?

问:

人说,学佛后消极厌世,觉得人生没意义,想早点往生,却又还不能往生,因为比较年轻、寿命还未到。请问这种情况是因为福报不够吗?也就是能否早点往生是跟福报相关吗?另外,他这种厌世的心态正确吗?

净宗之声:
从后往前答,这种心态不正确。这既是福报不够,也是智慧不够,更重要的是信心不够。

因为福报、智慧和信心都不具足、不正确,所以他是错误地理解了佛法;有错误的理解,就形成错误的行为;有错误的行为取向,就达不到良好的效果,自己苦恼,也让别人误解佛教。

正确的方法、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这样的:

学佛之后不是消极厌世,而是要积极利世;不是觉得人生没意义,而是觉得生命非常的圆满、丰富;不是为了自己一个人求早点往生,而是要利及更多的人,大家共同到极乐净土。因为本来就比较年轻,还有很多事可以做,不要消极、负面、逃避,这不是正确的学佛态度。

我们学了佛,我们不积极,难道是让世间没有正知正见,还在迷茫当中没有一个正确信仰的人,让他们积极吗?我们不去利益众生,难道还要让这些没有得到佛法利益的人去利益众生?他们怎么能利益众生呢?

佛在经中说“自信教人信”“大悲传普化”“自行念佛,教他念佛,即是常行大悲人”。如果修学圣道门,那很可能要入深山打坐,因为修定要有好的持戒环境,由戒得定;还要青灯古卷,自我深入。这样可能在外表给别人的感觉会是消极逃世、出世。而我们既没有那样的根机,也没有那样的必要。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是靠佛的愿力,靠阿弥陀佛愿力念佛就能往生;所以,我们念佛人更有资格积极入世。现在圣道门的人都说要积极入世,行菩萨道、行四摄法、作六度行;净土门的人,就更有这样的愿心、愿力和资格。

在净土当中,既有要门行者、杂行之人,也有弘愿专修念佛之人。

杂行之人,心有不安,还不知道往生功夫达到没到,还不知道功德资粮够不够,很可能会采取消极避世的态度,“我自己要成就念佛功夫,我要积累资粮”,或者“我要自己好好修行,保证临终的一念”,这也有一种说法。

我们专修念佛之人,念念平生业成,仰仗弥陀弘愿力,不等临终,平生之时往生之业就已达成,就以出世之心作入世之事业。获得这样往生决定的身份,当然更有底气,更有志向、好乐,来利及众生。

在净土门之内,要门、杂行之人,或许还有那种为了修行而消极逃世的理由;作为弘愿专修念佛之人,没有这样的想法,更要积极入世,利及众生。

所以,佛弟子一定要改变世人对佛教这种消极逃世的看法。要改变这种看法,就要从我们佛法修学的理论,以及我们的行持、我们的认识开始做起,尤其要从我们每一个仰仗佛愿的念佛人开始做起。这才能真正地行大乘菩萨道,在这个世间高扬佛陀的精神,给苦恼的众生带来究竟的清凉和安乐。

我们积极地利世,也不过是两方面:一个是世间法,以示世间众生,比如扶贫、救济、环保、养老,这都可以做;但是所做的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要归到劝众生念佛往生。因为这个世间都是无常败坏的,一切世间的善法,只是结下一个缘分,要引导大家共同向往净土。这才能展示一个佛弟子,尤其是大乘念佛人光明、积极、上进的一面。

净土宗当然是厌离娑婆,以此作为一个基本的信仰点;但这种厌离娑婆,不是那种觉得人生无味、无意义,要自杀的那种消极负面的厌离。它是充满着生命的新希望,对净土充满着憧憬,就要去成佛,这种喜悦、欢快的心情。就像一个穷人,本来住在贫民窟里,现在突然有一大笔遗产,庄园非常的富贵豪华;他要离开这个贫民窟,去到他的庄园,这种欢乐踊跃的心情;同时这个大宅子,非常大,他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可以住得下,他当然很欢喜地邀请所有的人,“跟我一道去我们家住吧!”

念佛人的这种“厌”,它的底色是明朗的,它是厌当中有欣求,有喜乐他在这个世间所展现的,不是那种很负面、消极的生命,也不会对寿命特别地看重,或者说一定要急切地“今晚就断了命去吧!”有人这样想,往往也是一种无常心,现在觉得没意思了,就要快点去;如果股票涨了,什么都好了,他就觉得还可以再多活几年,这些心情都不定的。把这些看明白,以一种随缘尽分的心情,能活多久就活多久。就像印光大师所讲的,“活一百二十岁也行,今晚死了也可以”,这就是一切尽过去的宿业力,也是随顺弥陀智慧善巧的安排,也看我们跟众生的因缘。活一天,就念一天佛,就劝人念一天佛,此心常保不变。能不能劝人念佛,那是另一回事。总之看谁有机会,我要帮助谁,我要跟谁结个善缘。反正你都要走了,以这种心情,跟大家结个善缘,每天过得也很快乐,看见谁没事笑一笑。虽然你的身体、钱财、知识不够,不能给别人多大的利益,如果心中常抱着愿意帮助对方的想法,每天就会过得非常丰富,对对方也是一个良好的祝愿。

没有念佛的人说“人生没意思”,还是可以理解的。现在的人都很颠倒,没有念佛他觉得人生很有意思,花花绿绿,好玩好看,五颜六色的,这都是世间的颠倒见。念佛之后,反而觉得没意思,这也是对佛法还没有圆通,稍微还是有一些偏颇。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