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品下生的十念是否是一向专称?

问:《观经》下品下生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这当中的“十念”怎样和“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的“一向专称”相互理解?那个十声是一向专称的范畴吗?

净宗之声:

是的。下下品的“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向专称。

因为在这个时候他什么修行都做不了,善知识也没有告诉他别的。

经文说“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不要说观念了,即便是静心地思维、忆念这句名号都做不到,不过是随着善知识的教导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声声不绝。所以,很显然就是一向专称。

善导祖师在解释弥陀本愿第十八愿的时候,把“乃至十念”解释为“称我名号,下至十声”,就是依据《观经》下品下生这一段经文。

所以,《观经》下品下生的经文,是对阿弥陀佛本愿第十八愿的一个特例说明。

第十八愿讲的是一个总的原则,这个总的原则显现在不同的人身上,因为根机不一样,《观经》就取一个最极端的例子:下品下生到临终这种状态,这是最下劣的根机,以此来说明第十八愿救度十方众生。

◎ 所以,这两段经文有类同性。

◇ 比如说“如是至心”,这个“至心”当中就有“至心、信乐、欲生”,它是缩略了。

因为人在这样的状态下,心都是很紧迫的,没有必要展开说明他的心是怎样的,就简略地说“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 “声”,很显然就是声音,心里不能念,有口有声音就可以了。下面说“具足十念”,这个“念”就是称念。

第十八愿里也说“乃至十念”,也有“十念”。这个十念到底怎么解释?这里说“称南无阿弥陀佛”。

不仅善导祖师,昙鸾大师、道绰大师乃至龙树菩萨、天亲菩萨,净土宗相承的祖师都是把《观经》下品下生和第十八愿整合在一起来理解、解释,不然,所谓“一向专称”,经典的依据来自哪里呢?

◇ 因为下品下生的人寿命有限,所以就说“具足十念”。如果他寿命延长,当然就不止十念,可能是百千万念;如果寿命压缩,可能就念不到十念,只是三念五念。

这里有个重要的词叫“具足”,就是说不管念多念少,都是具足的十念。

所以,昙鸾大师就解释说:“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不必须知头数也。”这里经文讲的十念,未必就是限制在“十”这个数字上,它是说往生之业达成,不要在数字上过于计较。

◇ 本愿文说“乃至十念”,“乃至”就是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或者说成就文“乃至一念”。显然“乃至”是个弹性词,超越数字的束缚。

所以,只要归命阿弥陀佛,相续性地来称念,“令声不绝”,不管念多少声,都属于“具足十念、乃至十念”的范围,“乃至”也就是具足了。“具足”就说明功德圆满成就,决定能往生,往生的业事达成。

南无阿弥陀佛,供参考。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