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答器物上刻印经咒佛像圣号是否如法?

问:在器物上刻印佛像、佛号、经咒这些,是否如法?

净宗之声:

关于这方面的争论、讨论蛮多的。

第一种观点,就是认为不如法,理由大约是这么几项:

第一,不恭敬。

就是说有的人在伞或者水杯等器物上刻些佛像、经咒,这样就有贩卖佛法的嫌疑,所以不如法。

◎ 第二,这些器物在运输、使用过程当中,难免会有不洁净的地方,这样难免有亵渎之罪,不恭敬佛法,甚至会造成破损、毁坏等等。

所以认为这样做会很损福报,甚至引起护法神的瞋恨。因为有经咒、佛菩萨像之处,都有护法神,看你不恭敬就会瞋恨。

第二种观点,不赞同上面的说法,说这样做也可以,理由在哪里呢?

◎ 第一,发心不同。

也认同上面的观点,但不以贩卖佛法来盈利,不以这个为目的,而是以虔敬心。比如为了流通佛法,为了令众生多种善根,如经中所讲“见闻瞻礼一念间,利益人天无量事”。佛菩萨形象也好,佛号也好,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样从利益众生的角度出发。佛法讲万法唯心,不是从盈利或者是亵渎佛菩萨出发,他是从恭敬心出发的,这个应该可以。这是一点。

◎ 第二,人情所趋。

大家愿意佩戴、愿意使用这些器具作庄严,总之是对佛法有好感,喜欢,信任,这说明他内心是有恭敬的。只是这种恭敬,可能以更高的要求来看,还是差一点,但他的水平就这样。这也有一些道理。比如说你让外道教徒去供、去用这个,他绝对不会要的。在伊斯兰信仰的国家,你想找一个器物上面印有佛教的经文、咒语,或者佛号的,那都不可能。你说那里就如法了吗?

而且从广告学和传播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有利于佛法的概念、印象深入人心。做广告的铺天盖地,即使是不经意看到、了解到,也会有它相应的效果。因为一种信仰,要成为一种民间文化,成为民俗当中司空见惯、耳熟能详的文化,这对它来讲已经是一个大优势。

很多东西,比如观世音菩萨名号、阿弥陀佛名号、地藏王菩萨圣号等等,等于形成了一种符号;这种符号会在人们心中起很好的共鸣作用,也有很好的传播效果。在中国,佛法已流传两千多年,有这种很好的效果。这种巨大的传播效果,不用白不用,不然就自己断送了。

比如现在过春节,春节的年味就比以前淡,以前祭祖等一些传统项目很热闹,现在有的整个村庄信了基督教或别的,让他贴对联也不一定贴,祭祖更不用说。维护传统文化的人就很着急了,民俗、大众心理改变了,你的土壤就没有了。不要讲得很高,在现实当中要权衡它的利弊。

◎ 在佛教当中,戒律是最严格的,戒律当中有一条叫作“随方毗尼”。

“随方”,释迦佛就说,即使在佛法当中以为清净,如果在别的地方以为不清净的,也可以随着当地的风俗;在佛法当中以为不净的,如果在他方认为是清净的,也可以随。就是细小的戒可以开缘,叫“随方毗尼”。“方”是讲处所,其实也包含时代,甚至包含不同的人群。

比如佩戴一些咒符,想要保佑自己,也有很多法师是不赞成的;但那是提得比较高的要求。如果以“随方毗尼”的精神,对大家应该还是有好处的,也不犯大的过失。当然,如果你提到更高的要求,能做到,当然好。

可是现在的时代、根机不一样了,他只是有这么一点善根,愿意靠佛菩萨保佑他,你说“这样不行,这样你有亵渎之罪,如何如何……”那他会因为这一点对佛菩萨更敬重吗?佛缘结得更多吗?或许有,但那是少数根机比较好的。多数人一听,“哎呀,那麻烦了,我不能戴”,从此他断了佛法的缘分,他仰靠佛菩萨的心也没有了,“我得罪佛菩萨了”。

所以可能很少能够使他提升,还增加他的迷信与恐惧,最后就敬而远之,“佛门里面忌讳很多,动不动就得罪了”。

如此种种,都是对时代、对众生的心理,对目前佛法弱势的形势没有明确的判断,对长期以来传统所形成的优势没有很好地利用;对佛法的发心传播,给众生种善根,也没有把这方面的利益作深入的思考。那很可能在强调某一方面的时候,会落入固步自封的局面,给自己下了绊子。人家外道还都希望你这样。

以上是两种不同的认识。结论呢?我想万法“发心”是主要的,有这么几条。

◎ 第一,要权衡利弊。

利大于弊,就可以做;弊大于利,那当然就不做。现在要想全利无弊,根机和环境都不太允许。

◎ 第二,如果认为这个是亵渎不敬的,那就不要做;如果不认为是亵渎不敬,本身也确实存在着虔敬之心,那似乎也可以做。

这当中尤其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它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别愿当中,特别以他的愿力形成的名号,并让十方诸佛广泛地宣扬、赞叹他的名号;让任何人一旦见到、闻到,或者心念,或者口称,都被阿弥陀佛的无碍神通力、慈悲誓愿力所感通。

所谓“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念佛一声,增福无量”。

所以我个人觉得,不管在什么地方,如果以这种利益众生的心,像上面讲的比如种善根,让他跟佛结缘,以这个为出发点,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应该是没有什么忌讳的,大家的接受程度也会比较高一些。

如果是佛像,看起来有的人心里还是有点过不去;名号比较方便。

但各人认识不同,我觉得也没必要争吵,还是那句话,觉得不虔敬的,内心不安的,就不要做;如果要做,就一定要有虔敬心。

至于阿弥陀佛的名号,那就更无所顾忌。

首先从阿弥陀佛发愿的本心来说。

他是要以名号度众生,所以希望在一切场合、因缘下,尽量用名号跟众生结缘,先结缘才能度脱。

● 所以,阿弥陀佛特别发愿令十方诸佛赞叹其名号;不仅十方诸佛赞叹,诸大菩萨也赞叹;不仅圣人赞叹,我们凡夫称名也是如实修行,称为“赞叹门”,也是赞叹。

这种赞叹佛的名号,普遍体现在一切凡圣境界,是广泛赞叹,普遍赞叹,无穷无尽的赞叹。

所以,名号不管刻在哪里、印在哪里,都是赞叹佛德、张扬佛德的一种方式,是吻合十方诸佛称赞名号的大愿以及阿弥陀佛发心以名号度众生的本怀。

● 法照大师说:“如来尊号甚分明,十方世界普流行。”

如果不是这样广赞、广宣、广说,怎么能十方法界普流行呢?

● 特别在《无量寿经》中,阿弥陀佛自己说:“我至成佛道,名声超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等觉。”

他成佛时的名号跟一般诸佛的名号还不一样,还要超越,因为救度的功能超越。首先要让众生听到、闻到、看到、了解到、接触到,所以说“究竟有不闻”,从究竟来讲要让每一个众生都听到,哪能遗漏一个呢?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他“誓不成等觉”。

所以,我们吃饭的时候,筷子上看的是阿弥陀佛,碗上看的也是阿弥陀佛,这也能辅助阿弥陀佛的誓愿——究竟皆所闻,都能够见闻到这句名号。

● 当然,闻有深浅,闻得深就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但如果浅的结缘都没有,哪有深的闻呢?

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普遍张贴啦,念佛机摆放啦,让我们耳根能听到,眼根能见到,这些都是符合佛的本愿。

再从祖师的解释来说。

善导祖师说,这句名号是不问行住坐卧、时处诸缘,念念相续为要。

我们念佛人,不管是在哪个场合、什么时间点,都不离这句名号。没有说早晨能念,晚上不能念;或者白天能念,晚上不能念;或者在某个处所,比如佛堂能念,大街上不能念,卫生间、洗浴间不能念;或者在某种缘分下,吃了肉不能念,酒桌上不能念……没有这回事。

行住坐卧四大威仪,时处诸缘,种种环境,都应该念佛,都可以念佛,也都必须念佛。因为这是我们修行人自然的心理趋向,念念相续为要,提醒我们达到念念相续。

如果忌讳特别多,这里也不允许,那里又不方便,上根的人或许心中还能念念忆念,下根的人缺少了环境的助缘,就容易忘记。所以,为了助成念念相续之念佛,达成往生之净业成就,作为一个行者来讲,尽量在一切时处因缘下,六根所对都是名号。

当然,最敏锐的,就是眼睛所看到、耳朵所听到,如果都是佛的名号,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提醒我们念念相续地念佛。

因为无常、死亡不择时,不择地,不择缘,没有说哪个地方、什么时间不会死人。

无常、死亡的威胁既然时处诸缘都存在,那么阿弥陀佛救度众生,他的名号也必须在任何时处诸缘当中都有救度的功能和对治的力量,不能有盲点。有些地方信号覆盖不到,那他死了不就白死了吗?

以我们来说,比如吃饭也有死缘,或者是噎死了,或者是饮食不健康啊,种种缘分。如果筷子上有一句佛号,端的碗周边也印有佛号,这就是佛号印心。

如果能够相续念佛,即使当下有什么特殊因缘死掉了,佛号在那里,念着佛呢,这就得度有希望。没有说饭桌上一定不会死人的,既然都有可能死人,那就要有救度。

所以,这句六字名号,只要在人情许可的范围之内,不是故意不敬心、糟蹋、破坏、毁灭,而是以敬心、净信,一个是“恭敬”的“敬”,一个是“清净”的“净”,以清净的信心,希望达到念佛相续,希望给大家普结善缘,普种善根,这样是毫无问题的。任何事要看其根本。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