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能否往生,净宗师父总答舍寿往生

问:

南无阿弥陀佛。最近一段时间,连续接了好几个问题,都是关于“舍寿往生”的。本来这个问题很棘手、很难回答,也就不想回答。但是,想来想去,这个问题也绕不过去,因为这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

净宗之声:
佛门里的名词,比如说舍寿、舍报、舍身,在现代就叫作自杀。

现象

自杀这种现象,可以说人类有史以来,不管在世界哪个民族、哪个地区都普遍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可以说是个难题,尤其是现代,自杀比率逐年上升。

在我们中国来讲,青少年的自杀比率逐渐上升,这是令人担忧的。在发达国家当中,好像日本的自杀率比较高。统计数据是反映已经自杀的,还有一些自杀未遂、有自杀倾向的,那就更多了。甚至有些人现在看着挺好,也会趋向于这个,潜在的人群就更多了。

有关自杀的现象,不管从哪个角度,人伦道德、宗教、家庭、社会伦理,包括法律,都是禁止的。

但是,为什么禁止不了?都失去了力量,没办法禁止。因为一个人,他自己都不想活了,你说什么都不管用了。它之所以是难题,是因为所有方法都解决不了,法律也无法禁止。家庭伦理道德,或者说教,平常的时候管用,等到他起这个念头就不管用了。一般情况下,宗教最有力量,对人心有影响,但是他如果起了这个念头,也会失去作用。

这首先讲它的现象。

佛法的看法

第二,佛法的看法。佛法中的戒律是禁止杀生的,自杀跟杀他是一样的。这都是大的罪过,甚至比杀他的苦报更深。

为什么呢?

一般自杀的都是带着一种绝望、极大的瞋恨,这种负面的心理特别重。

比如杀他的人,他对自我的生命可能还非常地爱惜,甚至要判他刑的时候还很抗拒、不愿意,说明他对生命还抱着一点希望;而自杀是连最后的生命希望都熄灭了。所以,他的心更加地黑暗,也更加地沉重,这样苦报也更深。甚至一个人如果是自杀的,死了之后,自杀的景象会在他八识田里不断地翻现。比如跳楼的,死后总是跳楼;投河的,死后总是投河。在这种苦难、恐惧当中不断地循回,这个苦非常深。

同时,佛教其实对人身是非常看重的,我们说“人身难得”,这是非常宝贵的修道之器。所以,如果是无理由地破丧人身,这等于是破坏道器,也是不允许的。

有神宗教说人是神造的,是神的产品,人类自己没有权利处置,所以不可以自杀。这是有神教的一种说法。

净土宗的摄受之方

前面说到禁而不止,那还有什么办法吗?在佛法中,对于这些有自杀倾向的人,有没有摄受之方?有没有救度之法?

佛教分为圣道门和净土门。

就圣道门来说,当然是严格呵斥,这是犯戒律,罪业很大,所以要排除在外。

在净土门当中,有没有摄受之方?如果没有,这类人岂不是都绝望了吗?因为这类人不是一个、两个,它是一个类型。好在有弥陀的慈悲,这些人仍然是弥陀救度的对象。五劫思惟发四十八大愿,摄取十方一切众生,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逆谤阐提众生。所以,即使有自杀倾向、自杀动机、自杀行为这样的人,也是弥陀怜悯救度的对象,而且这些人比别人苦难更深重,业障也更重。

● 善导祖师说:“诸佛大悲于苦者,心偏愍念常没众生,是以劝归净土。”

这样的众生更是弥陀要慈悲救度的对象,让他们在没有希望的地方燃起生命的希望,没有火花的地方激发出生命的火花。决定堕落轮回的众生,阿弥陀佛的慈悲能够唤醒他的生命,激发他的佛性,救度他到净土成佛。这是弥陀的本愿。有此本愿,无绝望之地,有解脱之方。

在弥陀本愿中,有两类人是抑止的对象,“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没有列出自杀者。说不救度这些罪业很重的众生,是为了要抑止众生造五逆和诽谤正法的罪,自杀罪跟这些比还算是轻的。五逆、诽谤也属于方便抑止,如果真造了,还要救度。

● 《观经》下品下生中五逆众生,十声称名,往生净土。谤法众生,如果回心念佛,也能往生。所以善导祖师说:“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

以此来看,这些是弥陀救度对象里所包含的众生。这是第三点,净土宗对这些众生有摄受之方。

心态和身份

第四,我们要分析一下自杀者的心态和身份。

我们用的是现代的词“自杀”。这里面有圣和凡:“圣”是圣人,“凡”是凡夫。

圣人会自杀吗?

圣人当然不会自杀,但是会舍寿、舍报、舍身,是自在的。比如释迦牟尼佛要涅槃的时候,诸大阿罗汉、诸大弟子都不忍佛要涅槃了,有的弟子听到消息就自己先涅槃了,舍身了。

他们已经是生死自在,不存在自杀的问题,不是凡夫的烦恼心,而是已经断灭一切烦恼,进入无余涅槃。“佛要涅槃了,作为弟子也失去了中心,我也涅槃吧。”这种情况不在我们今天的讨论范围之内,只是说一下。

一般世间人呢?

如果没有信仰的,他就瞋恨,绝望。这种瞋恨、绝望、愚痴的心态中,有的是因为恐惧,压力比较大,比如犯了什么事,生怕人家说;或者是人情、债务压力特别大,逃避现实;或者愚痴地认为“我这一死,什么都解脱了,与我无关”;甚至还有一些愚痴者认为“我死了,还能升天”。这都是邪见,诸如此类一定都是堕落的,他的心理阴暗,果报一定是趋向于堕落,这非常清楚。

另外一类来问的人,都不是这种情况,也不是债务压力,也不是犯罪恐惧,也不是人生失去希望、绝望了,也不是对谁怀有极大的瞋恨等等,都不属于这之列,属于哪一种呢?就是身上病苦特别重,觉得病苦难耐、难熬,知道能往生净土,有净土可以依赖,所以他想舍身,就是舍寿求往生。

他是哪种心态?是有希望心,他不是绝望心,“咦!我有一个净土可以盼望”,有希望,有归家,有依靠,有欣求,所以欣求净土。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是上升的,不是堕落的,他不是情绪化的,是理想化的。

《楞严经》讲“纯情即堕,纯想即飞”。

如果你情重、情绪化,比如绝望、恐惧,像这样的一定堕落。“纯想”,就是心中向往十方佛国,向往弥陀救度,向往净土,这就是“想”,这种“想”就会深,这还是一般通途佛法的教理。

如果是阿弥陀佛特殊的本愿救度,那就更不一样了,这有佛的愿力摄受作用。也就是说,他虽然有稍稍的烦恼,比如病苦难耐或者其他什么烦恼,但他心中愿生心没有失去,仍然保持着愿生净土的心。

《华严经》里就说“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国城、妻子、财宝、牛羊马畜,这所有一切,当人死的时候,皆悉舍离,没有哪个能跟着你走,但是“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于一切时引导其前”,这种清净、坚固的愿望不会离开。“愿生净土”这个“愿”一切时候都会引导他的心识念念向往净土。

这还是从众生这一边讲,何况阿弥陀佛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的誓愿,所以不论临终什么死法,是被别人击打,还是病苦,或者自己舍身,从佛法的教理来讲,往生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平常就具足信愿,专修念佛,那是可以往生的。佛有摄受之愿,你有愿生之心,当然没有问题。这是第四点。

平生业成

第五,刚才说了一些他得往生的道理,一个在于佛慈悲摄受,一个在于行者有愿心。这就是所谓的“平生业成”,他不等待临终,平时就已经成就了往生之业。

善导祖师就说念佛之人有临终增上缘,什么增上缘呢?“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诸邪业系无能碍者”,不会构成障碍。

两个例子

第六,古今有这样的例证。像《印光法师文钞》里面,我就清楚地记得两个例子。

一个是一位妇女,因为儿子还是媳妇什么事,有点苦恼,结果她就喝农药自杀了,但她是个念佛人。喝农药自杀,一般都是面色非常难看,吐水什么的,她不是,她是端坐如仪,而且面色红润,很显然,这是往生净土了。你说她有多高的智慧,多大的清净心吗?她也是起了烦恼,“哎呀,算了,这世间不过了”,她是厌欣心,厌离娑婆,太苦了。和韦提希夫人那种心理一样,“我到净土去吧”。这是一件例子。

还有一件例子,说一个人投河了,也是念佛的。投河了,那不是自杀吗?舍身舍报吗?结果他的身体站在水里,不是漂在上面,而是站在上面,也是面色如生,非常好。

至于古人传记当中记载的,禅宗也好,净土宗也好,都有舍身走的人。有些禅宗的走得很奇特,有跳河的,有倒立的,这些都属于禅定功深,有相当的觉悟,生死自在,洒脱;有的是腿一盘就走的,有这些现象,坐脱自在。那么净土宗当中,也有这些案例,古今都有例子。

现象

第七,虽然在教理上,佛陀慈悲和摄受,古今也有这样的例子,那我们就可以这样吗?

我们是反对的。

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你没有佛法信仰,那你就是冤死鬼;就是有佛法信仰,说“我念佛平生业成”,这也不符合常伦弘化,不是一般生命的轨迹。世间人执见都很重,会引起世俗的讥谤。

另外,我们每一个人自己也不要自视过高,说不定到时候起业障魔事,反而障碍我们的解脱,那就不好了。因为你寿命不当终,用强行手段给它断除,往往会形成障碍。如果那个时候你起了后悔的心、恐惧的心,那个障碍特别大,那你何必呢?何苦呢?最好是不要用这种极端手段。

所以有人问我,我一般都不回答这类问题,我怎么回答你?我给你点头?我不可能点头。你归命佛了,不是归命我,对吧?归命佛了,这个问题就得去问佛,“我这么痛苦,我舍报能不能行?”你归命佛了,你的命是交到佛手上,你想拿回来自己处理?你交给佛了,就让佛处理;你想拿回来,那你去跟佛打招呼。你又不是归命我,我不回答。我回答说不定就是嫁祸于人,这就不好说了。你走了没事了,结果一大帮人底下怎么办?

如果回答只有两个字——反对。每个人责任自负。而且人情多伪,“哎呀,现在痛苦得不得了,我要走”,过几天稍微好了,就不想走了。当然,我们是要利益众生,不怕什么,但是人情讥嫌,还有道德谴责,甚至还有法律风险,这些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所以,不要在这上面给大家惹麻烦,每个人自己好好过日子,好好念佛,不要惹起不必要的纠纷。

以净土宗念佛来说,还是印光大师说的,一切任凭佛缘,任凭佛的愿力。

你既然专修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业报之身,就算再怎么病苦,熬一熬,耐一耐,所谓活一百二十岁也好,今晚死了也行。既不贪恋,也不采取极端的手法,这样自己相对能够比较平顺,也能够避世讥嫌,对大家都好。但人的性格,处理事情的方法,还有个人的境遇,不是别人所能理解和代替的,有的人就比较偏激,那就是个人责任自负。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