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这个“遇”字该怎么理解?
答:“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往生论》这一段让我们联想到《无量寿经》的两段经文,一段就是“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两者文句很相应,“其佛本愿力”与“观佛本愿力”,“皆悉到彼国”与“遇无空过者”。还有一段是“付嘱弥勒文”,“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天亲菩萨《往生论》是把这两段经文捏合在一起,说“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如果就这两段文,“本愿力”,因地称为本愿,果上光明神力救度众生,称为本愿力。这里的“遇”应该怎么解释呢?就是“闻其名号信心欢喜”,或者“欢喜踊跃”,也就是发得三心,这是规范性的解释,这才叫“遇”,遇到了。这里的“闻”,不是耳朵一过就是闻——耳朵一过当然也是闻,但不代表你闻到了,闻有具足闻和不具足闻。
所谓“遇”有两种,一个是内心欢喜,“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这叫遇到。比如问你“今天在大街上遇到谁没有?”“没遇到谁啊,我都不认识。”其实是遇到了,擦肩而过。但如果是朋友,三年没见面,遇到了很欢喜,去坐一坐。遇就是人和人见面,心和心之间发生交集,发生交会,这才叫遇。如果见如未见,就不叫遇。《念佛圆通章》说:“若子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母子二人,一人为忆,一人为忘,这样母亲虽然忆念孩子,孩子逃跑,这就没有用了。所以,“遇”必须是两者发生交集,也就是感应或者默契。经文的解释就是“闻其名号,欢喜踊跃”,听到这个法门,“哎!我往生已定了!我肯定可以到净土了!”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 弥陀ben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