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己要客气还是要狠?

问:

南无阿弥陀佛。法师,我看到广告上说“要对自己狠一点”,还有很多类似的说法,比如,“如果你今天不对自己狠一点,明天这个世界就会对你狠十分”。而我们《念佛人每日诵念思维》中却说,要“对自己谦卑柔和”。到底哪一个说法对呢?我们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么客气呢?

净宗之音:

首先说明,这两种说法是不矛盾的。接下来我们来分析:

第一,关于《念佛人每日诵念思维》,第一条当中有三句话:第一句,“对弥陀恭敬信顺”;第二句,“对他人恩慈体贴”;第三句,“对自己谦卑柔和”。这第三句“对自己谦卑柔和”,是指自己平常的用心尽量保持在谦卑柔和的心境当中。其实是对人家谦卑柔和,只是说这种心境保存在自己的心中,也是对应前面的“对弥陀、对他人”,用了这样的表达法。

“对自己谦卑柔和”,心中常保谦卑柔和的心境,这容易吗?不容易的,做一做就知道了。如果能保持“谦卑柔和”,就会自利利他,对自己有好处,对周围跟我们接触的人都有好处,这是从正面来说的。我们对自己、对别人都要好,关键是如果不懂得对自己好,就不可能对人家好,《念佛人每日诵念思维》是从正面来说的。

至于说“要对自己狠一点,不然世界对你就狠十分”,这是从负面的方面来说的。它主要是说,一个人不要懈怠、放逸,不要张狂自负,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如果这样的话,就会自害害他。所以,这样的心境、言行举止,都要加以约束,不要放任,就是所谓的“对自己狠一点”。

我们佛门里经常说“止恶行善”。

◎ 止恶,就是负面的要约束,对自己狠一点;

◎ 行善,就是正面的要发扬,对自己、对他人都要心境开朗、慈悲柔和。

我想,这样解释你应该明白了。正面的要发扬,发扬总是先要对自己好,然后由自及他。

比如说,黑暗当中要有光照,光照由近到远,从房间里照到外面。如果我们内心没有光明,没有谦卑柔和,那给别人的就是黑暗,就是业障。所以,由自身开始,由近及远。就像有心帮助人家,自己兜里先要有钱,才能拿得出来。我们内心有爱心,才可以展示给别人爱心;有宽容,才可以对别人有宽容。中国人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就是说自己能够站立,才可以帮助别人站立,自己能够通达,才有可能引导他人通达。

就负面来说,首先也是从自己开始做,先要律己,所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我们对自己有所约束,就可以作一个示范,对别人有行为上的好的影响;不是说我们教别人怎样,我们没有资格去教训人家一定要如何,但我们可以自己要求自己,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必须先能够爱自己、对自己好,才能够爱他人。这个爱要有正确的理解。世间一般讲的爱都是自私、占有欲,那个不是爱,都是在害自己。一般人都是在害自己,比如发脾气,性子来了就使劲摔,这对自己都没好处。《观经》说,我们是“被烦恼贼所害”的众生,烦恼驱使了我们,掌控了我们,我们还认为自己多怎么着,“看!我多逞心啊,我多任我的脾气啊”,被贪瞋烦恼牢牢地控制,想不发脾气都不行。发脾气,脑梗了,血压升高了,头晕了,摔倒了,你不想发,但被烦恼所驱使。像这种情况,不要对自己好一点吗?对自己好一点,谦卑柔和,这样家里也不会为你去开医药费,父母也不会为你操心,这不就是自利利人嘛!

一个“被烦恼贼所害”的人,他爱自己都不会,怎么会爱别人呢?这等于就是自残——不是身体上的自残,是心理上的。如果发展到极端,就从心理上的自残发展到身体上的自残,拿刀片割手腕啦,用一种残酷的方式虐待自己身体,自虐。

我们来分析,看看日常生活当中,在心灵、精神层面,绝大多数人都是自虐,自己虐待自己。情绪、烦恼不断地袭击我们,这也是自己招感来的,而且任性让它发挥。

我们是凡人,我们有本事对自己好吗?有本事对自己爱吗?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对自己要有爱心,还要从阿弥陀佛那里来。

我们没有钱,要别人给我们;没有货,要去批发。这个爱从哪里来?我们内心都是自私的,都是仇恨、贪瞋这样的烦恼,所以“对自己谦卑柔和”,它是来自于第一句“对弥陀恭敬信顺”。我们对阿弥陀佛有恭敬,有信顺,弥陀的功德、慈悲、爱心就会来到我们的心中,我们才可以多少显示一点对他人的恩慈体贴。恩,是有恩惠;慈,是有慈悲;体贴,就是体贴入微。如果没有阿弥陀佛给我们,我们自己都还不够,勉强去做,其实后来都撑不久,都会爆发出来。所以都是从阿弥陀佛那里来。

总结一下,正面的、爱心的、光明的,对自己就要好,不仅对自己客气,也要对他人客气。只有对自己客气,对自己善良、慈爱,才可以推己及人,发扬之,光大之,对这个社会都有帮助和作用。负面的、不好的、恶的,对自己就不要客气,就要约束,这样才不会自害害人。

继续阅读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