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固然不错,但是绝对不可以——加上“绝对”两个字。
这样一定会出大麻烦,一定会造成法门混乱,所以绝对不可以。
第二,一开始就鱼目混珠了,不知道哪一个是真善导,哪一个是假善导,这里面只有纯和杂、真和伪的区别,并没有什么广和狭的区别。
如果说广和狭的区别,善导祖师的思想反而成狭的了,“狭的不太好,你比较狭窄,比较偏激;我这是广的,广大圆融,反而比较好”。一开始鱼目混珠,最后终失宝珠。“鱼目混珠”就是把鱼眼睛跟真正的珍珠混在一起,说“差不多,广义的珍珠”,其实是鱼眼睛;真正的珍珠说是狭义的珍珠,到最后大家都不认识什么是珍珠了。
“其他祖师也提过专修念佛,属于广义的善导祖师净土思想。他们的思想反而比较广,跟善导祖师思想也不矛盾,也没有问题,那我们可以学一学”,越学就越杂;善导祖师的思想呢?“这是狭义的,狭义的不太好”,反而把善导祖师纯正的思想给丢弃了,就越走越杂。鱼目混珠的最终结果就是失去宝珠。
第三,刚才说过了,不存在“广狭”,只有“纯杂”和“真伪”。比如苹果手机,有什么广义的苹果手机和狭义的苹果手机呢?如果是山寨版,那就不纯粹。这样,产品的优质性才能保证。所以,不可以在这里混淆。
第四,即使历代大德有开示专修的,如果他的思想完全和善导祖师一致,我们只提善导祖师的思想就包含了他的思想,这就可以了。何况这当中多有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些虽然提倡专修,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往往讲得比较肤浅,“为什么提倡专修啊?因为你专修,心就比较专一”,这只是一方面。
善导祖师之所以提倡专修,他是“望佛本愿”。为什么念佛称为“正定之业”?不是因为你功夫好,不是因为你专、心念一致,所以就是正定之业——不是,是“顺彼佛愿故”。当然也讲到专,但最终的目的是从佛愿那里来说明的。
这样的开示,在其他历代祖师大德当中是不多见的。除了昙鸾、道绰、善导这一脉相承的,其他虽然讲到专修,都是从事相上来说;从道理来讲,没有讲得这么深入、透彻。像蕅益大师说到一些,印光大师后来也说到一些;不是完全没有说到,但不如善导祖师这样纯粹和专门。所以,力道也是不一样的。何况还有些人多从自力用功这一方面来说,要如何地专。所以,形同实异,形式上看有相同,实质上有差异,这些必须辨别清楚。
第五,并不是讲专修就属于善导祖师思想。就好像一片树叶,它掉到地上和长在树上是不一样的。掉到树下就要枯萎,长在树上它才是一片有生命的树叶。善导祖师讲的任何一句话,要把它纳在善导祖师的教法体系这棵树上,它才有善导祖师思想的味道。不是说看它的形式一样、相似,那就是一个味道,不是这样的。
比如善导祖师讲专修,他是建立在哪个体系上的?他是建立在“要弘二门、正杂二行”的分判,站在这种教理分判、这种框架上,推出专修念佛。所以说到“望佛本愿”“顺彼佛愿故”。其他肤肤浅浅来说的,不是一回事,深度、广度完全都不一样。它连善导祖师思想都不是,还谈什么广义不广义?根本就不是。只有是和非的问题,没有广和狭的问题。
第六,人情、圆融、含糊的话有时候是好听一些。为什么好听?因为满足凡夫众生邪谬的见解。有时候真理、佛所说的话,是会让人听起来如黑暗中的闪电那样,好像不协调;因为就是不协调,它是一种彻底的光明,会让我们心中感到恐惧,感到有很大的反差,这样就给大家一点刺激。
非常感恩宗遥法师以及提出这个命题的法师,能够提出这么好的问题,让我们大家共同思考、探讨。谢谢大家!